•   

接連賣盤 仍有生存空間


2013-10-07

■1937年的永隆銀號,坐落於皇后大道中112號。


【改變模式】

華資銀行曾在本港銀行史上,扮演重要角色,但隨着巴三新規定及金融風暴後,監管要求越趨嚴格,家族控股的中小型華資行,似乎逃不過放售併購的結局。有華人銀行家相信,本地銀行仍有生存空間,惟家族持股色彩會淡化,港銀必須靠強大母公司的集團式經營,或引入戰略夥伴提供養份。

東亞富邦無意出售

以家族下一代接棒人之一、晉身管理層的東亞銀行(023)副行政總裁李民斌接受訪問時,對接連有家族控股銀行放盤,是否意味華資行時代告終?只說每間銀行均有自己考慮及背後原因,但不能就此便說華資行在港經營價值已經過去。

他表示,一直以來,華資行對本港金融經濟都發揮重大貢獻,東亞亦「冇intention(沒有意向)放售」,他本人作為銀行管理層之一,最重要是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。

現任富邦(香港)行政總裁李永鴻,92至99年擔任永亨銀行董事兼替代總裁。他認為,永亨是本地中小行的市場領導者,但隨着巴三新規定,「冇大集團背景經營嘅家族式銀行,會好辛苦」,華資行「個個最終都要走向集團營運模式……stand alone(單獨經營)會好艱難……」。

須背靠大集團經營

他說,像富邦香港背靠台資富邦集團便是一例。04年初,台灣第二大金控富邦金控,向阿拉伯集團收購港基國際銀行,後改稱富邦(香港),前年再將之私有化。

兩岸簽訂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》(ECFA),台灣又設立人民幣離岸清算平台,富邦(香港)會否無存在價值而被放售?李永鴻重申,本港是富邦大中華發展藍圖中,策略重點及主要組成部份,「集團完全無意出售香港」,但若遇合適機會,「唔介意加入新嘅策略夥伴,加強合作」。

資深銀行家吳連烽認同,中港經濟融合,兩地銀行業務合作,以至股權併購參與,「係好自然嘅發展……今後純粹華資行喺香港,可能越來越少,但本地銀行會繼續有好大發揮餘地。」

資訊來源:蘋果日報